电商所传递的商业 2.0 理念,已经为 1.0 的传统时代带来了诸多变革。而正当人们渐渐习惯于网上购物时,微信又把我们带到了移动商业的前沿。这段时间,各类微信「生意圈」的兴起,让人们只需一个智能手机,就能轻轻松松做生意。微信上的小生意,能否给我们带来全新的商业 3.0 时代?
微信「生意圈」亦喜亦忧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仿佛是一刹那间,微信生意像雨后春笋般涌进移动互联网,在微信上做生意的掌柜自称为「微商」。
2013 年下半年,上海遭遇雾霾,坊间空气净化器和口罩卖断货。在一个微信群里,朋友们正在闲聊,突然有位「好友」说她正在代理某国际品牌的空气净化器,不仅可以拿到货,还能打 8 折。大家一听都很高兴,纷纷请她代买一台,钱直接打到她的支付宝账号里,她用快递形式发货。一次小小的交谈,很快就卖掉了 11 台空气净化器。这名「好友」表示,她在微信朋友圈里卖东西,并不是纯粹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和好友分享一些好东西。有些商品既实用,价格也实惠,朋友买回去能物尽其用,何乐而不为呢?
白领小智在淘宝上开了一家日本数码产品代购店。微信兴起后,他常常把新的产品贴到群里。如果有朋友对商品感兴趣,会私信给他,询问这些数码产品多少钱,在哪里可以买到。这时,小智就会顺带介绍自己的代购店,推销业务。不过,小智的推荐因人而异,如果他觉得该产品不太适合某位朋友使用,他也会善意指出,建议他购买别家的产品。「我的淘宝店一个月销售能有好几万,微信朋友圈生意多的时候一个月有两三千,少的时候一笔也没有。对我而言,微信更重要的功能是社交,而不是拿来做生意。」
小智他们把微信朋友圈的生意看作「天落水」,而有些实体店或网店卖家们却不这么想。他们总结出了一整套微信营销的方法,包括怎么加入别人的朋友圈,怎么循循善诱引导别人关注自己的商品,如何提供方便的支付和送货服务等。一家淘宝内衣店的掌柜李小姐说,她会通过「摇一摇」和「附近的人」功能来寻找客户,慢慢融入对方的社交圈,关注对方的需求,对症下药。「比方说,群里没结婚的女孩喜欢讨论找对象的事,她们对自己的身材会比较在意。这时,我们就会和她们聊聊减肥塑身的方法,再推销我们的内衣产品,她们就不会很反感。」李小姐透露,现在「熟人经济」是很流行的,别看她微信上的销量只有淘宝店的 1/20,但成功率超过 80%,而且群里的朋友会口口相传,人脉就能越积越广。
然而,随着软广告的不断渗透,刷屏广告愈演愈烈,「生意圈」渐渐侵蚀朋友圈之后,不少用户也开始产生反感。「偶尔推销一两次就好了,每天不停地发广告,正常的圈内交流都被挤到后面去了。」网友「青青」抱怨说。在她的朋友圈里,有几个在淘宝上卖衣服、卖化妆品的小姐妹,每次新衣服上架,就会在群里来一句「店主自留!美呆了!小清新风御姐范一秒转换,女神衣柜必备」,还不忘备注「货源紧张,接受预订,1~3 天发货,急件请绕道」等暗示货品畅销的形容词。由于群里还有许多其他好友,她不方便退群,只能一忍再忍。
「交易被宰」很尴尬
阿里小微金融的樊治铭先生曾「炮轰」:微信朋友圈已经是一个卖假货的阵地了!尽管这句话颇有些以偏概全,但是「微信生意圈」里,确实多次发生令人尴尬的问题。
淘宝卖家需明码标价,图文并茂地列出商品尺码、颜色、月销量、评分、商品详情、成交记录等多个公开信息,但朋友圈的每条商品或服务推广信息,一般只有简洁的「文字配图片」介绍,不显示销量,价格不透明,也没有对商品的任何反馈信息。一旦买家买回产品后发现自己「被宰」,一是碍于朋友面子不好意思投诉,二是没有像淘宝那样较为完善的申诉体系,最终往往只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
网友高女士最近看到一位好友在朋友圈晒出「珊瑚绒床上用品四件套」,感觉高贵大气,就问她是哪儿买的,对方称自己认识代销商,可以帮忙代购,打完折只需 265 元一套。高女士下单之后方才想起去网上比价,结果同类产品网上售价不超过 200 元。一套产品被宰了六七十元,高女士顿感郁闷,她将淘宝截图发给了朋友,希望退回差价或取消订单。不料对方回复称:「给你发的是自家厂里生产的,质量有保证,淘宝的货质量不好。再说,你的订单已经下单付款了,改不了……」诸如此类的废话一大堆。平时淘宝上的订单还能退、能换、能取消,而微信下单后就无法修改,这让高女士很不爽。想想自己当时没有比价就匆忙下单,确实是草率了一点,和朋友再交涉下去,话可能会越来越「难听」,只好作罢。
除了被宰之外,微信生意圈里的假冒伪劣产品也令买家很头疼。李先生说,有朋友称自己开了家汽车用品店,上面的配件都是正品,李先生便花了 4000 多块钱买了一套所谓的「美国原装进口音响」,后来才发现,音响原来是网上订购的国产货,效果很一般。吴女士从微信上朋友那儿订购了一款来自香港的名牌包,结果一看是高仿品。「虽然买到假货,但是碍于朋友的面子,我也不好说什么。」
微信经济尚处萌芽期
「针对目标对象、精准营销,微信生意圈有其独特优势。」凯高电子运营总监周晓洋指出,朋友圈其实是一种熟人圈层营销。从营销的角度来看,已经精准把握了客户或者说潜在客户的特点,做到知己知彼,减少盲目,而且营销成本非常低,几乎不需要「烧钱」。周晓洋说:「这是一个能极快建立信任感的圈子,而且这种信任感有极快的传播优势,几乎是在以几何倍数扩大。有了信任度,才有长期而稳定的客户,同时也降低了机会成本的投入。」专家认为,微信生意圈打的是「口碑营销」和「熟人经济」两张牌。
然而,所谓的「熟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在市场交易中,有时买家会因为对方是熟人,有信任度,拥有产品质量或价格的优势而放松警惕,反而买到了价高质劣的产品。部分微信朋友圈卖家,没有把朋友圈的优势发挥到正道上,而是利用朋友关系卖假货,专「宰」熟人,玷污了「微商」的名声。
腾讯微信方面在接受采访时,明确反对将「微信圈」变成「交易圈」,并指出:微信的朋友圈是一个由熟人关系链构建而成的小众、私密的圈子,用户在朋友圈中分享和关注朋友的生活点滴,从而加强联系,「它并不是一个电商平台,我们也不鼓励个人在朋友圈中售卖商品这样的行为」。
微信官方表示,根据用户的投诉,朋友圈会对一些涉及侵权、假冒伪劣和进行恶意病毒营销的商家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如果用户发现微信上有任何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不合法行为,可以通过微信的举报功能进行检举,核实后我们将对违法账号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
微信网购易「杀熟」,最好别直接支付
由于微信营销是以朋友圈为基础,通过朋友间相互推荐、口口相传促成交易,通过朋友或在朋友店铺购买商品更为放心,也是当下很多微信营销拥护者的普遍心态。而实际上,这并不真的靠谱,部分微信商家正是抓住消费者的这一心理,专门「杀熟」。
同为微信兼职卖家的方洁,上周曾在朋友推荐的微信网店内购买了一件墨绿色的开衫。本以为好友推荐而来的微信网店应该十分靠谱,可是拿到货的时候,她却有种想哭的冲动。149 元的开衫,从材质到质量怎么看也就百元左右,自己却足足多花了好几十元。事后问起朋友,朋友却告诉她,自己也从未在这家微信网店买过东西,之所以在朋友圈推荐,一来因为都是朋友,所以抹不开面儿拒绝;二来也只是需要动动嘴推荐,或动动手在微信关注下而已,既然能帮到朋友就顺便帮帮忙。
张宜告诉记者,她身边也有一些在微信朋友圈卖东西专门杀熟的朋友。因为大家是朋友,所以有些时候即使买到不可心的商品,碍于朋友间的面子,消费者反而不好意思提起退货退款。碰见朋友「杀熟」,多数消费者也只能选择吃哑巴亏。
那么,怎么才能不使自己成为杀熟行为的牺牲品呢?
(1)不要随便加陌生人微信,在网上进行交易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微信账号可以随便注册,而淘宝卖家需要实名认证,从这一点来看,通过微信购物就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一些没有实体店也没有淘宝店,仅靠图片宣传的所谓「卖家」,更需要提高警惕。
(3)微信网购最好别直接支付,要先询问好卖家是否有实体店、是否能提供正规发票之后再选择购买。对于售价不菲的货品来说,最好在实体店真实体验后再购买,以免受骗上当。
相关链接:
微信上的交易一旦出现纠纷,买家维权相当难
知名互联网律师赵占领表示,微信买卖类似于网络平台,可以延续网络购物的做法,借助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等来解决纠纷。法律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除了特殊情况之外,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 7 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但消费者需要为「反悔」埋单,承担退货运费,实际操作上难度很大。「由于微信生意圈是基于信任而存在的熟人消费圈,在买卖过程中,往往没有确定契约关系的买卖合同,很多应用程序不具备有效的实名制认证功能,在这种平台上进行买卖行为,相当于处在现行消法的真空地带,一旦出现纠纷,维权会很困难。」
微信用户数量的急剧增加,让不少人看到了其中蕴藏的商机。微信的朋友圈里不知从何时起多了不少「买卖人」,几乎每个人的微信圈里,都有那么两三个朋友在卖衣服、化妆品、包包等商品。
从事微信营销的张小姐说,所谓的微信营销,就是厂家将商品通过各地逐级代理卖货,各代理商可视情况发展子代理。事实上,微信各级代理商的手中并没有现货,一旦买卖成交,需要越过重重代理级别到厂家提货。如果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受损失的最终是消费者。
微信账号分为公众账号和个人账号。一般,公众账号通过为商家发送文字、图片、语音等模式的广告盈利,这部分广告为有偿广告;而微信个人账号也同样具有推送功能,只不过目前微信运营方并未对私人微信账号进行收费。也正由于此,很多微信私人账号的使用者借机「开店」,免费推送店内商品。
微信营销实际上也是厂家将商品通过各地逐级「代理」卖货,只不过卖货的渠道由现实铺展至互联网,通过微信这一方式达成最终的买卖。不同于实体店的是,微信「代理」多为免费「代理」,各地各级「代理」可视情况发展子代理。
「我的上级『代理』直接跟厂家联系,相当于总代。我相当于二级『代理』。」张宜告诉记者,她店内「代理」的衣物,全部都是源自一位齐齐哈尔的朋友处,这位朋友直接与商品的厂家取得联系,成为「代理」,随后将衣物的图片和基本信息发至微信朋友圈。而相当于二级「代理」的张宜再将「总代」发送的图片和基本信息原封不动保存转发,各级「子代」依次重复此过程。
在整个过程中,商品却一直都不在各级「代理」的手中,也就是说,包括「总代」在内的各级代理的微信网店只是两手空空,并无实际商品,在商品及基本信息被复制转发多次后,商品或许仍躺在厂家的仓库中。而商品的价格,各级「代理」会酌情加价,一旦订单成立后,加出的这部分价格就是「代理」的收入所得。消费者所下的订单,多通过一级又一级的「代理」汇总至厂家,最终由厂家发货,这一模式被大多微信网店所接受。张宜告诉记者,一般厂址在广东的一件衣物,从下单到到货签收基本要四五天的时间。
不过,大多数微信网店并无代理费等资金压力,且店内不存商品无库存压力,从这一点而言,微信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淘宝,受不少网络创业者、上班族兼职者的推崇。但这样的运营模式也存在一定隐忧——各级「代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消费者的所购商品都会出现麻烦。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李斯特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