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在新媒体营销浪潮下,微信用户数迅猛增长。同时,微信也深入到了职场人的生活当中,无论是工作、交友、通讯,甚至是求职、招聘,都开始和微信挂上了钩。
社交媒体职场盛行
众所周知,微信主要依托于智能手机等移动平台,手机 QQ 用户是其主力军,且微信已覆盖了手机通讯录,成功将现实中的关系带入到微信中,从而实现了现实与虚拟世界的无缝连接。
据诺亚人力资源外包网一项职场调查数据显示,微信用户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的特征,在学生及白领等群体中颇受欢迎,并且借助于微信「摇一摇」、「语音通讯」等功能使得信息传受双方的关系更为紧密。
除了即时通讯、聊天娱乐之外,微信的应用已经逐渐渗透到职场中去。诺亚高级人力资源专家张东宣表示,目前微信等社交工具已经逐渐应用于求职招聘、市场营销、客户关系维护等企业运营职能。
企业招聘开始尝试用微信
据相关媒体报道,西南交通大学传播学大四女生田某创建了一个名为「田某的云简历」的微信公共账号,以多种形式来展现自己。在短短的 3 天时间内,就有 5 家公司向她抛出了橄榄枝。
搜才网职业指导师孙佳兴指出,从当前河北的情况来看,虽然微博和微信都有大量的用户群,但是对于「求职招聘」这个相对严肃、严谨的话题来讲,「尝试得还不太多,尤其是对于求职者来说」。孙佳兴说,作为企业来讲,利用官方微信、微博发布一些招聘信息,如果其官博的影响力大,能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此外,顺应时代的发展,目前众多人才机构也提供了可下载使用的手机客户端,方便求职者随时求职。只要成功下载安装,求职者便可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浏览招聘信息,并且创建自己的简历实现求职。
新媒体催生新的人才需求
随着新媒体行业的兴起及网络的发展,企业的用人需求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趋势。登录各人才招聘网站不难发现,微博管理专员、微信管理专员、手机客户端 App 推广专员、UI 设计师(指从事对软件的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工作的人)、交互设计师等招聘信息层出不穷。
从目前来看,企业对于微博、微信相关人员的招聘一般都是与内容编辑相关的工作,除了需要理解企业文化和产品特征,还要具备营销意识、活动策划能力、文案写作能力,可以说是一个「复合型」的人才需求。一般而言,这个职位会设立在企业的相关营销部门。
另在二线城市,新媒体基层工作人员的薪酬在 3000 元 ~4000 元之间;而在一线城市,UI 设计师的基本月薪以 8000 元为基点,较其他行业薪酬明显偏高。
提醒——可以利用微信打造个人名片
微信等社交工具的兴起使得距离不是问题,人际交往及沟通越来越便利。在这里提醒广大职场人,在利用这些社交工具时要注意保护私人信息,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危险,诸如在微信个人设置中「朋友圈权限」、「加好友权限」上要注意功能设定。
同时,英才网联职业指导老师郭锐指出,职场人也应该善于利用微信等平台打造自身名片,树立良好的职业口碑。在工作时间,尽量避免沉溺于各种刷屏状态,耽误正常的工作;微信上也不能什么都说,比如企业或者个人的负面内容等千万不能说,而应利用这种工具传播自身正能量,可以通过这个方式传播自己的观点、行业的动态、自己的专业理念,积极展现自己的综合素质以获得企业的认可。
移动终端求职避免上当受骗
随着网络求职被普及之后,招聘也趋于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如微博招聘、营销,微信的商务化,猎头借助于社会化工具积累人才库等,这些商务化的社交工具已逐步进入职场舞台。同时,专业招聘网站也纷纷效仿,手机客户端、二维码扫描等逐渐介入到人才市场。移动终端的兴起拓宽了招聘求职渠道,也方便了企业搜罗人才、求职者找工作。
但在这里,需要提醒求职者,在利用微信等移动终端求职时,同样要保持职场人的专业形象,切不可以用网络用语来和用人单位交流。此外,要格外注意企业公众微信账号的真实性。在移动终端求职的同时,要配合专业人才网站及企业媒体的发布情况,明确该企业是不是在招聘人才,避免上当受骗。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李斯特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1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