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首页>公众号运营>正文

微信公众号抄袭成风

发布时间: 2023-05-31 14:05:57 热度: 419 作者: 刘宇 来源: 微信加 本文共 1320 字 阅读需要 5 分钟
所谓企业管理就是解决一连串关系密切的问题,必须有系统地予以解决,否则将会造成损失。——普赛尔

2015 年新年伊始,微信上便是一片由抄袭问题引起的「道歉潮」。《罗辑思维》因「盗版」原创者王路的稿件而道歉;《中国企业家》杂志因未按规定使用《财新》的稿件而道歉,且要求《每日经济新闻》就不署名使用自家稿件而道歉……「1 人原创,99 人抄袭」,成了微信公众号的真实写照。

先抄袭再删帖道歉。抄袭公众号就这么心安理得。

2015 年 1 月 25 日下午,网络女性情感专栏作者杨冰阳为自己万余字的文章敲下了句号,「每日坚持不懈地构思、创作、排版、修改,为的是 46 万忠实粉丝的信任」。

文章发布的同时,超过 8 个抄袭号同时运作起来,复制、删改、粘贴好热闹。

「微信公众平台至少有 8 个冒充我的同名同头像账号,其中更有人持之以恒地抄了我 500 多期的原创内容。」杨冰阳说,从两年前开始,一个叫「感情」的微信公众号,几乎每天都原封不动地抄袭她的文章,不仅删掉作者姓名,还将每篇文中原作者自称的「娃娃姐」等称唿,一处不落地改为自己的名称「莉莉姐」。「我才写到 435 期,但抄我的人把内容拆分成 500 多期,一眼看上去,很多人还以为我是盗版的呢。」杨冰阳说。

无独有偶,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庸」上线不到一年,得到粉丝热捧,山寨号也随之而来。曾有粉丝告诉创始人王晓磊,有一个叫「六 | 神磊磊读金 | 庸」的微信公众号,不仅每期对其原创内容「实况转播」,还故意在头像上做了黄色的「V」,并在介绍中使用「认证资料」等字眼。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仅自媒体,腾讯自家的媒体也是盗版的受害者。腾讯「大家」以签约方式买断优秀作品版权,首年投入近 2000 万元,但也因内容精良,文章被抄得遍地开花。「一个月平均有 30 至 40 位『大家』作者投诉文章被盗用。」腾讯「大家」副总编贾永莉说。

当记者在一个公众号原创者群里抛出「列出抄袭你们的公众号名字」的问题时,得到的回答是:不用列,把我们排除了,其他都是抄袭的。

真有这么严重吗?记者随机查阅了微信热门榜中的文章,发现不署名、不标注来源就转发的公众号成百上千。

加载中...

互联网时代的读者也许会问:有必要那么在乎版权吗?「原创得不到保护,可怜的创造力正在不断被削弱,每天朋友圈里转的原创优质内容的比例正在快速减少。」王晓磊说,快速抄袭的大号正在凭借庞大的信息量挤压着原创号的生存空间。

互联网分析机构「企鹅智库」曾指出:80% 的用户从朋友圈中获取订阅号文章,而非自己从订阅号内筛选。这样的用户习惯,让依靠抄袭积累巨大用户基数的「大号」更容易吸引订户。

像王晓磊这样勤奋高产的作者,目前也仅积累了不到十万的粉丝量,而许多「集百家所长」的抄袭号却早已爬过了百万粉丝门槛。

就在读者一厢情愿地想着「好文章不问出处」,选择性忽略抄袭问题的同时,一大批靠抄袭起家的微信「大号」早已把读者们每一次的阅读、点赞都变成了可观的收入。

来自多家公关公司的报价单显示,在粉丝数上万的公众号中发布一篇软文的价格,从百元到 5 万元不等,而文章末尾的小广告,也是很多「大号」的收入来源之一。

在微信平台上,抄袭者正在吸吮着原创者的血汗,在这样的环境下原创者的生存空间又有多少呢?


作者 周劼人 郝方甲 魏骅 章苒

版权保护: 本文由 刘宇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8487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