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首页>加群攻略>正文

我来告诉你社群不等于微信群(社群的定义)

发布时间: 2021-05-27 14:51:57 热度: 1559 作者: 金鑫 来源: 微信加官网 本文共 1310 字 阅读需要 5 分钟
社群当然不等于微信群,它以多种形式存在。比如:我们线下参与的组织、社团、俱乐部等等,不也是社群吗?说回线上,一些APP、公众号、网站里的社区、讨论组等等,也是社群。确切来讲,微信群只是社群的一种形式而已。

  话说回来,为什么一提社群有的人就只能想到微信群呢?原因在于微信和微信群的使用率。至少在当下,它是大家使用最普遍的社交工具。所以其他形式可能就会被忽略了。

  社群是将同样需求,同样兴趣或同样利益的人聚集在一起,有了这些共同点,就可以一对多的对他们进行价值输出和信任培育,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商业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现在人们的消费需求。他们需要情感维系,他们需要精神共鸣,他们需要情绪共振,而这些有且只有通过建立社群圈子才能更好的实现

  一、社群的不同领域定义

  社群目前在公益、商业、政治、信仰四个板块已经应用地 非常广泛,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它的定义是多元化的。

  比如公益领域定义:具有共同价值观的一群人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借助自身的资源、技能、智慧等等共同完成共同的目标和使命;

  比如商业领域定义:针对特定的人群、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商家借助互联网手段与用户发生交互、产生情感连接产生信任感,并形成网状化连接和传播的矩阵,最终实现产品的销售或新渠道的形成,我们把这个过程的实现路径和结果称之为商业社群

  比如政治领域定义:针对特定人群,在特定时间、特定场景化,特定人群基于共同的价值观和使命感而聚合的一群人形成的特定团体,并从事着解决人民难题和未来愿景发展的命运共同体称之为社群;

  以上是从简单的几个领域对于社群的定义给予一些看法,接下来再跟提问者分享下我们见过的哪些社群,方便提问者能够形象的理解社群;

  二、社群的类型

  1.基于个人人格魅力的社群。国内早起比较火的社群就是罗辑思维为首的罗友会,在这个社群里诞生了很多玩法,比如霸王餐、众筹重庆小面、会来事,也衍生了类似霸王课、学霸十三妹这类的子类社群,还有吴晓波为IP的吴晓波书友会,目前在全国也是遍地开花,在线下都有很多专属的书友会基地,每年都会有定点的吴晓波书友会日常读书活动;

  2.基于共同兴趣的社群。比如樊登读书会、十点读书会、混沌大学等等社群,这类社群都是一群喜好学习的人,他们的特定是都是该机构的付费用户,在付费用户中而自发衍生出的社群组织;目前,这类组织通过兴趣捆绑,资源整合锻造了非常强大的社群生命力,每天他们都发生着读书、商务合作、新的商业模式在不断的形成;

  3.基于共同品牌信仰的社群。比如当下的咪蒙、新世相,在逐渐社群化,他们的用户对他们的品牌和调性是非常认可的,同时对于他们创造的文化和精神共鸣感非常强烈,比如新世相做过的丢书大作战、4小时逃离北上广深已经成为我们业内的经典案例,这类社群唤醒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渴求感;

  4.基于个人习惯养成的行动社群。大家常见的线上打卡、健身、跑跑团、演讲团等等都是在特定时间,一群人共同为了目标而完成现阶段的任务聚集起来的一群人都属于这类行动性质社群;

  微信群是社群的一种沟通形式,但是社群不仅仅是微信群。现在不是社群热嘛,基本上所有的公司都要搞社群,但是却很少能够搞成功的。基本上都是一群不明真相的人,通过某个渠道,扫了二维码,就进群了,很可能进群之前都不知道这个群是干嘛的,组织者是谁。进来以后,群主和新的群友就会打个招呼,在之后,可能就是永久的沉默。因为群友很有可能把群屏蔽静音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金鑫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170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