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首页>微信杂谈>正文

爆款微信文章标题怎么写,做到以下八点就可以了

发布时间: 2020-06-28 09:24:53 热度: 1454 作者: 微信加 来源: 微信加官网 本文共 5422 字 阅读需要 19 分钟
首先你要记着一句话:别人是来看新闻、趣闻、学识的,而不是看你的散文的,不要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己认为好的,别人就一定认为也是好的,你在写这篇文章之前,一定要先评估一下你要创作的内容的标题别人会不会喜欢、有没有兴趣点开看下面,我就把这8个容易出爆文的小技巧分享给大家!

  首先你要记着一句话:别人是来看新闻、趣闻、学识的,而不是看你的散文的,不要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己认为好的,别人就一定认为也是好的,你在写这篇文章之前,一定要先评估一下你要创作的内容的标题别人会不会喜欢、有没有兴趣点开看下面,我就把这8个容易出爆文的小技巧分享给大家!

  一、标题不要一眼看穿。

  有些朋友写标题,没有任何悬念,直接一句话就把你要写的内容的中心思想概括了,当别人看了你的标题就已经知道你的内容的时候,谁还会浪费时间打开你的文章去阅读呢?比如前几天有个朋友问我,他的vlog为什么没人看,我看了他的标题,是这么写的:今天岳父来了,我特地买了一斤猪肉来招待他、明天孩子开学,我去给孩子买点文具和书包。像这样的标题,就是一眼看穿型,看上去苍白无力,毫无营养,根本不会有人点开看。

  而像他这个标题我们怎样改才会提高浏览量呢?你这么写就对了:

  “今天岳父来了,我特地买了最贵的食物来招待,猜猜买到了什么?”“明天孩子开学,为了买这两样东西让我跑遍了大街小巷”

  这样的标题,就给人留下了悬念,让人捉摸不透的时候,他就会点开去看了!

  二、标题要包含数据。

  当一个人在看文字的时候,什么内容最容易吸引眼球?那就是数据,如果你的标题全部都是汉字的话,理解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假如用户在0.1秒之内没有看懂你的标题的话,可能直接就划过去了。所以,标题里如果出现数据的话,别人会非常容易读懂你的标题,而且这个数据一定要用阿拉伯数字,而不是语文数字,比如说:“他一个月收入五万块钱”和“他1个月收入50000块钱”哪一个更容易让人看懂?

  三、数据要靠前。

  1、因为数据放在最后面的话,标题容易被折叠,在头条上面,如果标题是两行的话,第二行会被折叠。

  2、数据放在前面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关注,因为每个人看标题都是从左往右看的,因此,把数据写在最前方,更容易吸引眼光。

  四、标题关键词领域要集中。

  如果标题里的关键词定位不够准确的话,是非常容易让大数据判断错误的,甚至不知道到底该给你推送给哪些用户,比如说这个标题:“宝妈在家创业,学会做这3个菜品,一定挣不少”,这个标题就包含了三个领域,育儿、创业、美食,那么这样的标题,头条当然不知道该怎么给你推送了,因此也不会有很大的流量。

  因此,写完标题以后,你要认真检查一下你标题里出现的所有关键词是不是都属于同一个领域,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用户推送更精准更集中。

  五、标题要包含领域热词。

  如果你的标题里的领域关键词含糊不清,或者表达有误的话,那么头条也很难给你找到对应用户帮你推荐,比如说,你的标题是这么写的:一个还没有结过婚的男的,怎样才能挣到很多的钱?

  你看,这样的标题里没有任何领域关键词,或者说把关键词给拆开了,这样的话,头条就不知道你要表达什么了,虽然我们人工可以看出来,他想表达的是未婚,想创业,但头条毕竟是机器算法,不可能完全智能化的。

  六、标题中不能出现叹号,容易误判。

  在写标题的时候,很多朋友为了突出某句话的重要性,于是在后面加了叹号,甚至一个叹号不行还特地加了三个叹号,就算你的内容合格了,通过了人工审核,人工也认为你的标题没有夸张成分,但是系统却不管你夸张不夸张,只要出现叹号,你的流量很有可能就会被进行一定的限制,有的账号,人家权重很高,加了叹号照样浏览量上百万,但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头条号来说,最好不要在标题里加入叹号。

  以上是孙老师对于标题写作方面的一些经验,也是自己实战过非常好用的几个技巧。

  七、好标题要勾起用户的猎奇心理。

  人人都是好奇宝宝,尤其对知名事件、人物的好奇,并且“受不了”故事讲一半,还喜欢脱离常规,颠覆认知的新鲜感,现在“市面上”最常用的勾起好奇心的是知乎体:《如何评价/看待XXXXX》《XXXXX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已经被新媒体用烂了,建议少用。不妨换一种思路:利用窥探心理:假如你是班上的第二名,你总会好奇第一名晚自习在看什么参考书。同样我们对于行业精英、大厂、明星或者某个热门群体,都充满了窥探心理,互联网大佬们又提出了什么新颖的观念,大厂又又什么新举动,明星们又又什么新的保养方式。人人都好奇,人人都爱抱大腿。

  如以下标题

  36氪:《微信更新了一项可能影响到千万人的功能》《「网易人格测试」刷屏朋友圈,套路你都知道,为何还中招?》

  虎嗅网:《人民不需要第二个“百度”》

  新氧:《原来周韵、倪妮、杜鹃……的大片脸是因为这个地方长得好》《宋祖儿刘昊然苏炸天,但她神似张柏芝的颜竟然出现一个大bug》

  新世相:《这个被姚晨、朴树、许晴都撕过的家伙,有什么了不起|2019年单向历首发》

  视觉志:《与章子怡飙戏、和周杰伦逛街,这个身价上亿的95后凭什么这么火?》

  新榜:《抖音粉丝7000万,papitube做对了什么?》

  柳飘飘了吗?:《从于正身上,我看到了抄袭者的道德沦丧》

  中国新闻周刊:《

  欲说还休,制造悬念:话说一半,故事刚开了个头,这种最让人心痒痒的聊天方式,让读者点开文章自己去找答案。如以下标题

  GQ实验室:《这些快乐,免费》

  咪蒙:《我爸亲手毁了我2000万的豪宅!》《新婚那天,我住进了凶宅!》《这个刺激的问题,你敢问男友吗?》

  L先生说:《五年后,请做好失业的准备》

  LinkedIn:《中国式善意为什么会伤人》《那个在西雅图偷飞机的年轻人》《我采访了1000个90后,终于知道他们存款为0的原因》

  槽值:《被奶茶祸害的中国人,又一次遇到致命诱惑》

  talentguide:《7年换13份工作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试物所:《我们揪了十个高考生,问他们今晚准备去干嘛》

  广告文案:《25岁时,你一定会问……》

  颠覆认知:脱离常规认知,自然会让用户产生“为什么?”甚至带来新鲜感。如以下标题

  新世相:《男朋友不在家时,才最能暴露你的幸福感|那些意外的独处时刻到底有多迷人》《陌生人说的情话,最致命|21个意外经历的温柔时刻》

  GQ实验室:《空气式恋爱:越恋爱,越单身》

  36氪:《现在的安全感啊,花钱也买不到》

  LinkedIn:《工资一直上不去,你一定不踢球吧?》《高考痛失985,工作喜提500强》

  咪蒙:《喂,第一次做人,我劝你做个坏人》

  维小维生素:《越合群,越无能》

  传播体操:《做营销,创意不重要》

  八、好标题要有利于用户树立网路社交形象。

  用户需要满足与人社交的需求,获得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进行网路环境下的印象管理,他们需要快速给自己打上标签、找到有归属感的群体,实现自我表达,并不断刷存在感寻求社交与通感,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有5种需求:

  (1)自我实现的需求(道德、创造力、公正度、直觉性、解决问题能力)。

  (2)尊重的需求(自我尊重、尊重别人、信心、成就)。

  (3)社交的需求(友情、爱情、性、归属)。

  (4)安全的需求(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健康保障)。

  (5)生理需求(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性)。

  回顾用户行为,用户将我们产出的内容分享到自己的社交圈中的驱动是什么?不就是为了满足与人社交的需求,获得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吗?

  其实这也是一种网络环境中的印象管理,大家都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而且总是会倾向于以一种与当前的社会情境或人际背景相吻合的形象来展示自己,以确保自己还处在群体之中,博得大家的关注与认可,以及愉快的评价。

  用户觉得最便捷的方式就是给自己贴标签,以此来塑造固有的形象,自动把自己归纳到某个群体中。

  如以下标题

  人物:

  《没有房子的年轻人,每一个都很慌》

  GQ实验室:

  《写公众号的人,不配有爱情》

  《我们把互联网人扒了个精光》

  姜茶茶:

  《北上广广告人图鉴》

  LinkedIn:

  《无产中产阶级:穷且奢华的年轻人》

  《25岁前体检跟玩儿似的,25岁后跟体检玩我似的》

  新世相:

  《月薪2万情侣的恋爱,都是抽空谈的》

  《那些月薪5000的恋爱,月薪过万的人想都不敢想》

  有意思报告:

  《“垮掉”的90后,可能是中国心智最健全的一代人》

  值得注意的是:年龄、收入、地域这类标签是运用得比较频繁的,用户已经感觉不到新鲜了,我们需要挖掘更深层次的场景与动机、喜好、人生态度等。

  这也就要求我们对自己的用户有更深入的调研,更佳精准用户画像,把标签贴得更佳牢固。让用户觉得新颖且有代表性。像GQ实验室就会创造一些新的标签词。

  GQ实验室:

  《悬浮青年:活得挺好,但是很难更好了》《空气式恋爱:越恋爱,越单身》《新中产,病了》

  另外用户会通过追随某种群体的文化语境,以此告诉网络社交圈的朋友们我是属于这个文化范畴的人。

  如以下标题

  GQ实验室:

  《小孩儿才发脾气,成年人都得憋着》

  《出国留学,可能是我人生中最错误的决定。》

  咪蒙:

  《成年人:每个周一,轻微想死》

  我要what you need:

  《因为北京的房租太贵,我不敢分手。》

  有趣青年:

  《90后的日常:单身,没钱,本三了》

  真格基金:

  《在朋友圈装死,去电音节蹦迪》

  中国新闻周刊:

  《我生不生孩子、有没有二胎,关谁事了?》

  这些来自“丧文化”的自嘲标题,所表达的观念让分享的人处在90后的潮流语境中,他们在网络环境中可以用标题作出充分的自我表达!

  光自我表达还不够,用户还希望与群体交流,塑造一个思维活跃的优质形象,而不是潜水党。

  所以用户会主动分享一些会引起讨论的热点事件,或者能产生共鸣的观念,好吸引一波人在ta发起的话题下点赞、交流、讨论,不断刷新自己的活跃度。

  如以下标题

  谷雨实验室:

  《中产从此难续租》

  咪蒙:

  《“我有病,总觉得你喜欢我”》

  《人生最紧张的时刻:对方正在输入…》

  新世相:

  《为什么不想生二胎?因为第一胎已经把钱花光了》

  《这个喜欢蕾丝的女人,真的惹不起|妈妈们的讲究有多难懂》

  GQ实验室:

  《遛狗遛了半天,发现没把狗带出来|现代人的40个失智时刻》

  《朋友圈分错租,吐槽发错人|现代人的13个危机时刻》

  welens:

  《“我们的哀伤和年龄是没有关系的”|53岁的樱桃子去世》

  我要what you need:

  《”紧急联系人”那一栏,我一直都是填自己的。》

  有意思报告:

  《“职场塑料五件套”表情包使用指南》

  所以说要判断文章是否会被分享,一定要考虑到你的用户想在社交圈中树立的形象,且分享时不会产生顾虑,分享出去后不会带来困扰,所以说大多数时候正面的价值导向更容易被分享出去。

  九、好标题要给用户明确的利益承诺。

  基于人对自我实现的持续需求,能解决问题,改善生活,就是刚需。他们喜欢明确的利益承诺,最高一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

  马斯洛提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所以大家对提供竞争性利益是无法抗拒的,让用户觉得能解决问题,改善生活,就是刚需。所谓雪中送炭才刻骨铭心,解燃眉之急才是救急。所以精确掌握用户需求,给出明确的利益承诺,他们不仅会分享给朋友们还会收藏,以便能随时调取查看或运用。

  这样的选题主要是实用帖,标题主要是盘点式和集邮式,利用数字明确直接的告诉用户可获得的利益。

  LinkedIn:

  《25岁以后,被Excel打过的14个耳光》

  《“家里没有矿,是作为上班狗的自觉”|10条职场过来人的忠告》

  《堪比整容!这7个操作让你的ppt分分钟高级起来。》

  豆瓣电影:

  《575张截图研究《延禧宫略》70集的服饰,我决定线上我的膝盖》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从萌新到精英,职场人都需要的角色选择模型》

  空手:

  《月薪三千的文案和月薪三万的文案差在哪?》

  总结

  以上创作标题的九点思路是分析总结而来,不是什么可以直接套用的标题模版,而是一个可以长久使用去创作标题的思路,但是还是需要不断迭代。新媒体时代,数据能很直接的反应传播效果,要想取一个好标题,日常的标题储备和复盘分析必不可少,所以首先建议大家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标题库。把平常看到吸引你的标题、爆文的标题、竞品标题、领域大号的标题都收集起来,定期更新,不断分析,找到适合自己用户的标题模式,然后基于用户需求的关键词和热点词汇的提炼。分析数据找到那些是阅读数高时出现频繁的关键词,以此精准用户画像,才能创造出“想要分享”的标题。

  另外在定标题的时候一定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大家集思广益,讨论出最佳标题,不受限个人思维才更有可能取出大众喜欢的好标题,最后就是留意用户反馈,不断复盘与迭代。与用户一同成长。

  最后想说的是标题对微信公众号文章固然重要,也不要过分夸大它的重要性,设想一下读者充满期待的点开你的标题,发现文章无聊,逻辑混乱,就会大失所望,没看完就会退出,甚至会因为这一篇“标题党”文章,感觉被欺骗分分钟取关,同样也有好多好文,就因为没有撩人的标题而被埋没,就像很多优质的程序员因为特步鞋而耽误了找对象一样,实属可惜,微信文章不是单单某个部件做好了,就能被大家认可的标题重要内容也同样重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微信加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78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