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从 2012 年 8 月上线至今一直受人追捧,从类型上公众号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两种,而服务号又有微信网站和微信商城两个发展方向。特别是订阅号,由于具备强大的媒体发布功能,短短两年间,成就了很多像罗振宇等这样的自媒体人。很多传统媒体像央视新闻等也都纷纷开设微信订阅号,他们通过订阅号每天推送文章,聚集了大量的阅读用户群体,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订阅号最强大的功能就是可以直接每天群发一次图文消息(个别早期账号可以每天群发 3 次),如果采用多图文的方式,每次可以群发 10 条图文信息。即便如此也有很多人不买账,他们希望订阅号能有更多的群发次数,以便于不停地向客户轰炸广告信息,有人甚至抱怨「为什么微信订阅号一天不能群发 100 次」。
自媒体成功的示范效应,再加上群发信息的便利性,让不少企业开始迷信微信订阅号群发的营销作用。这些企业往往忽略了以下两个基本的事实:
1)订阅号自媒体的成功,起源于微信早期的内容稀缺,因此具备良好信息生产能力的自媒体人有机会迅速占领先机,归集足够多的粉丝。而目前的现状是订阅号信息泛滥,人们的注意力被严重细分和稀释,企业很难再去复制自媒体的成功,粉丝的增加速度有限,账号的成长空间也有限。
2)订阅号本质上是一个媒体,企业若做得好,可以把订阅号做成一本精美的电子杂志。而且越来越多的自媒体订阅号已经走向了专业化的道路,重金聘请总编、美编来运营,重金向作者约稿进行刊发,普通企业很难具备这种专业化的杂志运作能力,输出的内容只能四处抄袭、拾人牙慧,很难做出优秀的品质。
从本质上看,订阅号还是传统互联网「一对多」的传播模式,不是移动互联网互动的模式。订阅号折叠后,很多账号的打开率都下降到了 5% 以下,反倒是要依靠朋友圈的转发完成更多的信息达到。
拿订阅号跟微信个人号相比,订阅号运营者只能通过电脑登录,查看关注者的图像和昵称信息,不能像个人号一样查看好友的朋友圈详情,并且实现手机端随时随地互动。更重要的是企业的订阅号往往传递出一种冷冰冰的陌生感,相比之下,客户更喜欢跟微信个人号成为好友,认识一个活生生的人。
所以,如果企业只是看中了订阅号的群发功能,因此产生盲目迷信,我们会给出以下建议:
1)想成为自媒体粉丝大号的机会已经没有了,不要奢望可以复制微信早期的自媒体成功模式。
2)投入同样的精力、人力和财力去做订阅号,不如去拿微信个人号归集客户,相比之下用个人号添加好友的成功几率更高一些。
3)微信朋友圈的信息发布频率没有限制,可以一天 10 次,也可以一天 100 次,远比订阅号的一天一次更爽。更重要的是订阅号是打扰式的群发,远不如朋友圈非打扰式的发布更受欢迎。
4)如果条件允许,企业也可以做好自己的订阅号,跟微信个人号共同形成账号矩阵,相互做支撑。但是不能指望靠订阅号做销售转化,销售转化更高的还是微信个人号朋友圈。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李斯特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8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