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首页>互联网推广>正文

有效沟通和无效沟通「销售技巧」

发布时间: 2023-03-01 11:25:10 热度: 224 作者: 营销刘宁 来源: 微信加 本文共 2339 字 阅读需要 8 分钟
真正的广告不在于制作一则广告,而在于让媒体讨论你的品牌而达成广告。

销售的过程,其实就像一个闯关游戏,过了这一关才能进入下一关。销售人员在电话拜访或上门拜访时,如果不能进行有效沟通,便无法进入签单环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必须知道该说什么,一个人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一个人必须知道对谁说,一个人必须知道怎么说。」这句话套用到销售流程中也同样适用。

作为管理者,你还应该让销售人员对每天与客户的沟通过程进行必要的反思。比如,有没有跟客户抢话?有没有否定客户?有没有不尊重客户?有没有不认真倾听客户说话?有没有答非所问?如果这些都有,就是典型的无效沟通,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客户的不适甚至反感,会对沟通的结果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想要提高销售团队的业绩,把控团队与客户沟通的环节至关重要。

有些销售团队的管理者,从上任的第一天起就会做一件十分愚蠢的事情——让团队里的销售人员背「销售经典话术」。要知道,话术是死的,客户是活的。即便销售人员背烂了所谓的经典话术,也不代表客户就会被话术牵着鼻子走,有时反倒会让客户心生厌烦,不想继续沟通。就算客户耐着性子听完,也多半是左耳进右耳出,不会往心里去。

销售团队是一个由不同能力、不同性格的销售人员组成的集体,销售工作是一个极具变化性的随机过程,一套固定的销售话术肯定无法适用于所有情况。在我看来,按照统一话术模板进行沟通的销售人员根本不是合格的销售,而更像是银行的自动取款机。

不过,作为一个销售团队的管理者,你不可能每天都盯着手下每一名销售人员打电话,或者陪同他们拜访客户,无论时间还是精力都不允许。在我的培训课上,很多学员都反映:「我也知道自己的销售人员在沟通上存在很多不足,但是具体有哪些问题,又该如何管理,我并没有多少头绪。」为此,我总结了自己的几条经验和方法。

看数据

我有一套完整的推论体系,可以通过团队成员每天的日报「A、B、C」客户量、有效客户量、新增客户量和拜访量等一系列数据,来判断他们在有效沟通环节是否存在问题。

举个例子,如果我发现某位销售人员对一个客户进行了三次以上有效拜访,却还是没有完成签单,那就说明他存在明显的沟通问题。得出这样的结论,需要先确定以下两个前提:

第一,这是一个标的 10 万元左右的正常订单,而不是上百万元或上千万元那样的大订单。那种大订单需要经过公司的管理层或董事会研讨决定,不是见一两个客户就能搞定的事情。

第二,销售人员拜访的确实是关键人物,而非无法做决定的「闲杂人等」。「闲杂人等」见得再多,也算不上有效拜访,这一点需要大家明确。

在确定以上两个前提之后,我便可以开始推论的过程:标的 10 万元左右的订单,对于一个相对成熟的销售人员来说,最多需要见三次客户就完全可以签单。然而,这位销售人员已经找到了关键人物,并与之当面沟通了三次,却依然没有签单,那便可以断定,他一定是在有效沟通环节出了问题。

当你判断出团队中某位销售人员存在沟通问题之后,就要及时找他谈话,了解他的具体拜访过程,将过程中存在的沟通问题一一为他说明,并对症下药教给他解决之道。

情景式管理

所谓情景式管理,说白了就是陪访,这种方法比看数据更直观一些。你可以亲自陪团队中的销售人员去拜访客户,从而发现他们在沟通上到底存在哪些问题。比如,有没有跟客户抢话,是否还没弄明白客户的问题就回答,是否只顾着向客户介绍产品,而没有给客户说话的机会,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明显的沟通障碍。

我在上海三体云动担任首席运营官时,曾经十分看好团队中的一名销售人员,觉得他无论是能力还是觉悟都很优秀。但一个月下来我发现,他的成交量竟然是零,远远落在了其他同事的后头。见此情形,我十分着急,这棵「好苗子」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于是,我翻出了他的各种数据,很快便察觉了蹊跷——他每天的预约量都不低,拜访量也很高,可就是一直没能出单。问题终于找到了,这位销售人员无法和客户进行有效沟通。

于是,我约上他的区域经理,专门陪他一起去拜访客户,由他主说,我俩旁听。我们很快就发现,他总是在跟客户抢话,几乎没给客户留下表达看法的空间。在整个沟通过程中,他一共打断客户 6 次,自己说得非常投入,根本没注意到客户的脸色早都变了。

回到公司之后,我们就把当时的录音放给他听。听完之后,我问他:「你感觉自己这次的表现怎么样?」

他略有几分得意地答道:「我感觉自己的口才不错,该说的都说完了,而且说得挺痛快。」

我十分严肃地告诉他:「你是痛快了,可是客户非常不痛快。你只顾着自己说,还抢客户的话,完全没顾及客户的感受。你确实将自己要讲的都讲完了,可是你了解到客户的需求了吗?你知道客户的担忧是什么吗?你看出他有签单的意向了吗?这些问题你都没发现,也没机会发现了。因为客户不痛快,以后你就没机会再见到他了。」

听完我的话,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急忙说道:「您不说,我还真没意识到,那我接下来该怎么办?」

我看他悔过的态度不错,便跟他说:「这个客户基本上已经让你得罪了,再想挽回难上加难。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正确的沟通方法,避免你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如果下回你再见到这种健谈的客户,你一定要尽量让他多说话,自己配合着说就行了。比如,你可以说:『王总,您太棒了,请问您是怎么成功的?』这样就会打开对方的话匣子。每个人都有倾诉的欲望,如果你能扮演好听众的角色,他就很容易对你产生好感,这是签单最好的信号。你让他倾吐尽兴之后,他可能会主动提出签单的事情。因为你让他痛快了,他也会让你痛快,就是这么简单。」

其实,在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说了多少话根本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他们是否了解到了客户的心声,是否观察到了客户的担忧,是否为客户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否为客户创造了价值。一旦沟通环节出了问题,后面所有的结果都是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营销刘宁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5688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