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让社群文化推动品牌化发展,离不开必要的前提条件:一方面,商家要有一定的品牌基础,如独特的品牌内涵、生动的品牌故事、清晰的品牌要素、持久的品牌粉丝群体等,能够让忠实消费者凝聚在一起;另一方面,已有社群成员有一定的参与动机,如娱乐、社交、成长、经济利益或者获取信息等。
那么,社群应该如何成为一种文化,又如何实现品牌化战略下的推广呢?
1.将社群营销上升到社群文化
形成社群营销,需要了解和组织社群目标人群,如用户画像、组织和参与活动等。但只有形成真正的社群文化,用户才能围绕品牌形成生态。
社群文化包括社群内每个人的身份体系、活跃态度、社群仪式等,这些因素能够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在社群中的位置,在社群中做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社群的理想等。当用户从对产品的简单关注,到接受这套复杂的文化之后,商家实际上就已经走到社群当中,和他们建立友谊。
为此,商家不应该满足于利用社群盈利和推广,还需要不断从战略上打磨社群,以便于让文化充分附着在社群成长过程中,让社群本身作为广告载体实现传播。
2.形成特有组织体系、平台
如果社群还是处于自治状态,那么就很容易在复制过程中遭遇失败,演变成“乌合之众”。因此,商家在进行社群文化品牌化战略之前,要设计社群的组织体系和平台。
例如,简单的社群,可以使用“部落模式”,即群主和骨干制度;学习型社群,可以参照学校模式,设立组长、班级、年级,等等。商家应设计社群的组织结构、角色和互动规则,当社群有了独特且具备实用价值的组织体系和结构之后,会更容易成为文化品牌。
3.形成强关系
社群想要形成一种品牌文化,还需要社群内部具有足够稳定的强关系。正是在强关系下,用户才能够形成小圈子,自发组织成一个个小圈子,这种小圈子就是未来社群裂变、形成分销的基础。
首先,商家要设置社群结构。如根据购买数量、参加活动贡献等设置,让成员有充分动力。
其次,商家要设置社群门槛和分层机制。进入不同的小圈子,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这种条件能够让成员具有彼此之间的身份认同感,增强社群凝聚力。
当强关系建立之后,社群会逐步实现自我运转,商家可以等待其中不同的小圈子成熟之后,再从其中挑选领导者,担任子社群的创始人。
4.以子社群推广子品牌
在同样的品牌文化覆盖下建立起子社群之后,商家可以考虑设计并推出子品牌,针对子社群的成员特点进行营销。子品牌需要与主要品牌有着接近的文化内涵,但在价值上又要有所不同;子社群的用户相比主社群要更为精准地对应子品牌,从而保证产品价值能被充分接受。
版权保护: 本文由 微商小咪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679